2024年4月18日下午15:30,“嘤鸣青年学人论坛”第3期在狮子山校区嘤鸣园B 209举行。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四川省文化教育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负责人郑伟博士作题为“经史之间:廖平经学基本范式及其影响”的学术报告。高研院专职科研人员以及校内相关单位师生参与讨论。本次论坛由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张烨教授主持,院长杜学元教授评议。

报告从廖平其人、经学诠释的文本形态与前提、廖平经学基本范式、影响与启示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郑伟博士指出,廖平是近代蜀学的杰出代表,著述宏富,自成体系。汉学宿儒刘师培对其推崇有加,谓之“长于《春秋》,善说礼制”。而他由经及史、子,由中学及西学,融通百家乃至中西的治学路径曾引起极大争议,尤其是与康有为的学术纠葛以及维新变法之影响,其公羊学更为世人瞩目,学界以之为廖平经学根基所在,然廖平师承王闿运,治经从《穀梁》入手,而非《公羊》。廖平穀梁学的核心观念(如尊孔尊经、素王等)成为第二变“尊今”、第三变“小统”、第四五变“人学”的主要构成要素;经学六变是对廖平穀梁学推演精神的具体运用与逐步扩大。他所形成的穀梁学范式对经学六变、清代穀梁学、晚清蜀学、近代学术转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廖平这种集成式创新、融合式创新为近代学术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移植西学新理论来解释旧材料并非是学术创新的唯一选择,在中国学术体系内部进行创新,亦并非无路可寻。

评议人杜学元教授对本次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近代蜀学大师廖平的学术历程令人震撼,尤其是他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建构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给了当代学人很多启发,这种有意识地建构自己学术体系的理论自觉对当下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在交流对话环节,与会学者温浚源研究员、王丽娜副研究员、廖宇副研究员、周努鲁博士、白云天博士、安高乐副研究员等分别就“廖平经学与道家思想”“廖平公羊学的夷夏之辨”“廖平的医学思想”等问题,同郑伟博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在报告主持中,张烨教授指出,本次讲座给了大家非常大的启发,尤其是学术大师廖平勇于自我否定,不断更新学术理论的勇气,呈现出一种改天换地的革新精神。
点评与自由讨论环节拓展了论坛主题的深度与广度,碰撞出了许多新思考、新想法。
最后,杜学元院长代表论坛主办方向郑伟博士赠送了纪念版学术海报,与会者合影留念,嘤鸣青年学人论坛第三期圆满结束。

编辑:廖宇 初审:张烨 终审:杜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