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珍,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西南民族社会文化研究;区域社会发展研究。
课题情况
1.主持教育部重点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项目《川南苗族古歌的民俗场景与活态传承路径》,在研。
2.主持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治理实践研究》,在研。
3.主持2019年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乡村振兴语境下贵州水族村寨传统文化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已结项。
4.主持中国田野调查基金·腾讯互联网人类学科研支持计划项目《适可而止:互联网背景下水利大寨女性社交网络透视》,已结项。
5.主持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项目《人类学视野下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研究:以新郑市赵村为例》,已结项。
6.主研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中国节日志·苗族踩山节》,排名第二,已结项。
7.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风险社会与西南地区民族村落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排名第二,已结项。
专著
《水利大寨的公共性与社会秩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23年。
已刊论文
1.《生计方式的变化与变动中的乡村秩序——以柏林弯社区文化实践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18(1)。
2.《来与往:共餐制与水族社会关系建构研究——基于贵州荔波水族村寨的人类学考察》,《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4)。
3.《人类学视野下的兴文苗歌传承研究:基于毓秀苗族乡的调查》《四川戏剧》,2018(5)。
4.《通江县柏林弯社区的文化建设》,《民族学刊》2011(12)。
5.曹蕊、曾红梅、余珍:《三台县迎丰村:灾后重建成效分析》,载于《贫困村:灾后重建报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37-149。
其他成果
1.《“双减”背景下如何推动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网·教育学》,2023年9月13日。
2.《用好事》,载于《鹿行九野: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08-113。
3.《被“放鸽子”,焉知非福》,载于《鹿行九野: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12-213。
4.《“躲鬼”与“搬家”》,载于《鹿行九野: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309-310。
5.参编《四川省党政干部民族宗教知识读本》第四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7:125-184。
【编辑: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
(微信扫描分享)